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官网

现代幼儿音乐教师应确立的理念

发表时间:2019/10/30 00:00:00  浏览次数:106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前程教育  蒋金瑾



【摘要】: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教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潜在能力。要改变这种局面归根结底还是应该对幼儿音乐教育作一重新认识:教师让幼儿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探索精神,注重音乐教育内容的开拓性、渗透性、创新性,确立现代幼儿教育中教师的新理念。

【关键词】:创造意识 探索精神 开拓性 渗透性 创新性

随着近些年来幼儿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诸多误区。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教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潜在能力。结果是幼儿不在主动,教师也感到音乐活动难领导,教师没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要致使幼儿发展什么能力,锻炼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也不明确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忽视了幼儿个体差异,教育偏向少数幼儿,因而无法使音乐素质教育与每个幼儿相适应,更无需谈及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归根结底还是应该对幼儿音乐教育作一重新认识,从音乐教育目标意识,选择音乐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几方面确立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的观念。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

   以往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意识不清楚,只注意提供给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经验,认识不到幼儿发展所有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很少从幼儿素质教育方面考虑,一般认为幼儿园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跳跳唱唱,每学期计划中有唱歌及舞蹈的内容就行了。唱歌就是让幼儿齐唱,跳舞也是让幼儿跟着教师模仿,节奏乐活动就是集体幼儿机械训练,欣赏音乐活动中也都是教师枯燥讲解,教师只靠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要求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同样的技能。所以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非常单一,模糊,一切的教育活动都只围绕着如何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只靠一个确定的标准来要求,评价幼儿。教师把眼光盯在短期内让幼儿掌握知识技能,只追求短期的效应。现在的音乐活动目标是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为幼儿提供满足幼儿需要的经验,刺激他们在所有的发展领域--身体社会性,情感、智力等方面中的学习,在音乐活动中,教乐知识的获得更重要,教师要在不挑选孩子的情况下,认真去寻找,探索如何发展幼儿自身的才能,并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方法。因而,教师让幼儿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重视人格建构,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探索精神。将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着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式,速度的独特个体,教师设计的活动,制订的目标均注意估计到幼儿的能力,发展及学习方式有不贩的水平。教师追求长远效应,并能发现幼儿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尽力在交往和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价值感与学习积极情感干。

现在的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的是重视幼儿整体发展,就是从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幼儿个性、能力、整体素质的培养。以往我们音乐教育的目标意识只停留在需要提供给幼儿智力发展的经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上,意识不到幼儿发展是整体的、相互联系和促进的,更别说从幼儿素质教育方面考虑,每学期计划中有唱歌、舞蹈及钢琴的内容就行了。唱歌跳舞也都是幼儿跟着教师唱跳,反复的练习和模仿,欣赏音乐活动中也都是老师枯燥讲解,幼儿被动接受,弹奏钢琴和打击乐也都是单一的机械的训练,教师评价的标准就是以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多少、好差来衡量,看中和追求的是短期效应。现在新课程中的音乐活动目标则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通过综合整体的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透过提供的音乐活动,建构丰富多元的音乐经验,让幼儿成为一个能享受音乐、自主欣赏、积极体验、感受能享受音乐、自主欣赏、积极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快乐者。以参与求体验,以创造求发展,应该明确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习艺术,每个孩子都能够学习艺术,真正艺术教育的含义不是培养什么“家”,而应该是育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大多数将来不是单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并使他们也能参与音乐活动、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从音乐中享受乐趣,增强能力,发展个性。同时也为今后能从事音乐艺术的幼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能把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着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式、速度的独特个体,教师应该充分的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及学习方式有不同的水平。如小班幼儿刚学习弹钢琴时,先让他们自由的弹钢琴上的音,很快会发现音高的不同,弹低音幼儿会联想到大灰狼、大笨熊的行走;听高音则会联想到快乐的小鸟和蹦跳的小兔,接着让他们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体验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学习弹奏《火车》时,在幼儿回忆火车喇叭鸣声音的基础上,用音乐表现了火车由远及近,声音由轻到重,由悠长到急促的变化过程,让幼儿学会从倾听到表现,从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也许他们的动作和表现不一定使成人满意,但这样教学强调了对幼儿“学”的研究。它不单纯地追求幼儿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效果,而重载追求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感知、体验、表现、创造,促进幼儿整体性的发展。

二、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

     以往的音乐课程内容选择欠妥当,造成幼儿的实际需要与成人所提供的教学不合拍。教师提供的歌曲,舞蹈等多数都是从成人的商业立场出发选择的内容。追求现实的公里的,希望收到立竿见影的、即效的、短期的效果。如选择的歌曲,尽管在音域方面已照顾到幼儿的年龄阶段,但幼儿在掌握过程中总有困难,如唱歌跑音现象多。

      现在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把幼儿的主动学习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现在的音乐课程内容在选择中首先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

   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研究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即童龄妙音,童龄妙舞,童龄妙画。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因此,在选择音乐内容时必须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有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从幼儿生活范围了选取适当的内容,使幼儿理解,并能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幼儿个个积极参与,兴味盎然。改革中的音乐活动内容并不是都有现在的直接给幼儿的,虽然教学过程中编制了许多音乐活动内容,但有许多都需要教师综合适用各学科的教育手段进行,并且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努力去探索、挖掘和思考。如“春游之声”这一活动,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春游过程,总结春游途中对春天的感性认知,运用语言清晰明了的表述,让幼儿通过图画过程将过程描绘出来,在幼儿与教师的共同讨论,实践中,幼儿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敲奏出不同的节奏,最后创造性地用音乐的形式再现。

根据幼儿音乐教育社会功能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拓性

     如今,大多数音乐教学内容都是按本宣读,按部就班,每一部分内容显得十分独立、枯燥,其实这很容易引起幼儿厌烦心理。所以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各种内容的联系,同一目的的不同教学内容相互拓展,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在教幼儿学习新的曲子,认识新的音符时,便可在音乐课堂中投放相应的材料,有谱子、节奏型,画好的钢琴键盘,指挥棒、木琴、音块琴或让幼儿自制音乐器材等等,幼儿在感受、体验等活动中,进行自发性学习,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从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这样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实施。其次,也可以进行课堂的开拓,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仍能感受音乐的氛围。例如在课堂外增加区角活动,既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又能独立的生成新的音乐活动内容和形式,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通过音乐表达美和欣赏美。

(二)突出教学内容的渗透性

     渗透性音乐活动的价值主要在于:1.强化、深化幼儿其他方面的学习经验;2.为幼儿提供运用非语言的思维、想象和表达方式机会;3.音乐和运用音乐的额机会。这些价值的体现让我们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可以通过材料、环境、活动等的丰富和创设让幼儿有更多的接触、学习、运用音乐的机会,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发展幼儿总和音乐的能力。

渗透性的教育活动指既运用了音乐又并不以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其他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既有教师发起的,也有幼儿自发进行的;既有事先计划好的,也有随机开展的。比如教师用丰富多彩的乐曲,伴随幼儿的各种活动;轻松愉悦的抒乐曲,伴随幼儿的起床、用餐;节奏快的进行曲,伴随着幼儿的游戏、玩耍,使幼儿能进入甜蜜的梦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美、生活美,又如在开展一些家园联欢活动中拌嘴一些背景乐曲,在语言或美术等活动中伴随一些能够强化某些学习内容的特殊音乐,起到辅助性的作用等。

(三)强调教学内容的创新性

1.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教师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得心理缺陷。所以,教师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教师们可以设计小步递进“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以及利用跺脚和拍手表示低音区和高音区等。这组游戏的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教师们应有目的创设有认识切分节奏(∣X X X∣X X X∣)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 X 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 ∣喔 唷 哇 ∣喔 唷 哇∣”老爷爷拔萝卜时“ ∣哎 唷 嗬∣哎 唷 嗬∣”地用力等。告诉幼儿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幼儿尝试在木琴上敲奏切分节奏。弹奏歌曲《布娃娃》,引导幼儿重点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布娃娃着急处的切分节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运用木琴、铝板琴等乐器为《布娃娃》伴奏。

2.树立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中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此基础上,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首先,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教”的意识强,教的方法也很消极,以“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总处于被动情绪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许多教师只重视对孩子技术的传授和提高,而忽视了对其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训练,教学方法的单一,让幼儿为了教师的教而学,无论是说话,唱歌、打节奏乐、舞蹈等,都是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机械地进行训练。长此以往,幼儿的思维模式容易僵化,离开教室的示范后就不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手段表现音乐作品,无法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不能只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幼儿的“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的选用,活动的效果等等都是从教师的“教”为出发点的,备课也是单纯的备“课”,很少考虑到幼儿是怎样“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多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单向发挥作用,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集体教学,在教育过程中也经常把教师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幼儿,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现在新课程中提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要备教又备学,要看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别差异,是否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幼儿的“学”。不光要研究教师怎样教,还要研究让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这里要解决“教会”与“学会”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学”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当在观察了解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寻幼儿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努力做到为了幼儿的学而教,为了幼儿的发展而教。在幼儿学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的内心情感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幼儿学唱歌曲《小鸡叽叽》时,根据幼儿在玩游戏中容易投入歌曲表现的意境扮演角色的兴趣特点,可以在观察认识小鸡特征的基础上,创设游戏意境:小鸡们在音乐伴奏下,跟着“鸡妈妈”在草地上玩耍,做游戏,捉虫子,在欢乐的气氛中,让幼儿不知不觉的理解内容,熟悉歌曲。同时教师也应明确注重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结果,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教师能既注重教育过程,又不忽视结果,同时又能发挥师生双向作用,那么必定会收到良好的结果。

再者,以前教师们在音乐活动中教的意识强,完成成品的愿望迫切,很少甚至缺乏运用幼儿的思维,教师较多地运用消极的方法,让幼儿为了教师的教而学,无论是说话、唱歌、打节奏乐、舞蹈等,都是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机械地进行训练。通过大量练习使幼儿牢固地掌握知识,但这些牢固的知识很难被幼儿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原因在于教师运用师范--模仿法太多,而且时间过长,对学前儿童来讲模仿是需要的,但必须较快地过去,引导幼儿进入探索期,如果一直用模仿进行,幼儿思维模式容易僵化,到最后想带幼儿进入探索期时,幼儿会遇到许多心理障碍,幼儿学会出现离开了教师的教就束手无策的现象,因此创作对于幼儿来说更是遥不可及了。

现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到是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如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各种不同音乐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变化的天气”“我们去秋游”“我的一天”等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音高、力度、节奏、音色、曲式 )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也是建立在经验思维理论的基础上,现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了各种方法:探索发现法,听辨模唱法,感受体验法,情感陶冶法,操作尝试法,综合运用法……等。 这些方法取代了单纯示范、讲解、模仿。注重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操作及摆弄(乐器、道具)经过亲身的感性活动,去真正理解知识。现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人人能敲奏各种乐器,尤其是争着在木琴、钟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如果是教师讲解示范的方法,幼儿只能获得音乐知识、锻炼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音乐活动中非常强调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这样才能使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这些技能技巧的培养是在幼儿实现独创概念之后出现的,幼儿渴望充分地表达自己能表达的东西,他们自然地,个别地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探索、创造。现在的音乐活动中,幼儿要学会人人能运用铝板琴敲出会唱的歌曲,老师们要较少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幼儿敲出“自己的节奏和歌曲”“节奏火车”等游戏活动, 都是需要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创造,通过幼儿无数次地敲奏活动,他们的乐句感觉也就渐渐形成了。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今天的音乐教育已不再是过去的那种追求“成品”的额灌输,现代音乐教育更以它独特的方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欢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因此,教师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2]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3]曹冰洁.试论幼儿教育新理念[M].摘自HTTP://WWW.HONGXIAO.COM/Y%20E.HTM

[4]丁晓燕.音乐欣赏和语言教学巧妙结合的尝试[J].教育文摘周报,2004.7.

[5]甘海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J].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5.

[6]王瑞斌.影响孩子智力的思维游戏[J].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5.  

[7][英]Dr.jane Boyce-Tillman,任晓芳.怎样使幼儿音乐教学更为自然[J].儿童晚报,2006.8.    

下一篇:浅谈学前教育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本网站所有图文,否则,将依法追究赔偿责任!

法律顾问:湖南省森力律师事务所 王永红、周金平律师
…………………………………………………………………………………………………………………………………………………………
地址: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云栖路 中海国际社区3期6栋2401、2801室

Address: room 2401 and 2801, building 6, phase 3, Zhongha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Yunqi Road,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China

企业邮箱:wy7272@163.com     QQ:104460625

电话:0731-85155756   85143196  官方网站:http://www.hnskedu.cn 湘ICP备19027770号

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官网手机版